既“督”又“战 ” 以“督”促“战”丨贵州12个挂牌督战县发起冲刺坚决打赢歼灭战
“轰隆!轰隆!”机器轰鸣声唤醒了榕江县车江大坝的每一个清晨。平整的土地上,播种车、覆膜车、翻土车等农用机械车来回穿梭,劳动者分工协作有条不紊。进入4月,这里建成一个面积达8200亩的蔬菜示范基地。
“要创新发展思路,用好车江大坝,精心规划,开展土地整治,大规模调整种植业结构,努力占领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省委领导视频连线督战榕江县的嘱托声言犹在耳,榕江县坚持以车江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按照“规模种植、压茬实施、科学轮作”的原则,全面调减低效作物,以打造“效果最好、规模最大、品质最优、贫困户利益联结最有效”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目标,车江大坝利益链条上的12个村4822户2034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28户3632人)正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产业分红等渠道陆续实现增收。
正如车江大坝忙碌而又振奋的场景,贵州12个挂牌督战县正与时间赛跑、与贫困搏力,既“督”又“战 ” 以“督”促“战”,朝着2020年既定目标奋力冲刺。
晴隆县莲城街道坡荣村食用菌生产基地上,群众正在采收香菇
精准“督”,倾力“战”,查找问题补短板
近期,黔西南州选派54名干部组成的晴隆县“同心助攻团”、26名干部组成的12个督导指导工作专班正紧盯“漏户漏人、收入达标、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政策知晓、环境卫生、群众认可”等内容对晴隆县脱贫攻坚开展督导指导,确保问题逐个排查到位、逐个销号到位。
精准“督”,倾力“战”。省、州干部驻县帮乡,县处级干部驻乡帮村,党员干部进组入户,晴隆县1491名下沉干部蹲点到村组农户,6951名干部全部落实帮扶责任,镇镇有党委“第一书记”、村村有挂帮领导、组组都有下沉干部、户户都有帮扶干部,实现了乡、村、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全覆盖。
等不起,慢不得。紫云自治县在挂牌督战的基础上,组织县、乡两级领导干部对162个行政村实行全覆盖挂牌督战,对未出列的21个贫困村均由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班子成员重点挂牌督战,层层压实责任,坚决做到精准督促、靶向作战,并再次安排1224名脱贫攻坚前沿作战队员到村到户面对面、点对点开展基础信息核查、落实帮扶措施、动态走访监测,形成纵向一抓到底、横向互联互通的强劲督战体系。
采取定点督战与巡回督战相结合的方式,威宁自治县以村为单位,实行领导和部门共同挂牌,帮扶部门、驻村工作组、村"两委"、结对帮扶干部联合战。同时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和产业、就业扶贫,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将工作责任明确到人、脱贫任务分解到户、完成时间量化到天,全覆盖、督死角、查问题、抓整改,精准下足"绣花功夫",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歼灭战。
以“查找问题补短板、对标对表抓整改”为三级挂牌督战的重要内容,纳雍县出台挂牌督战工作方案,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分别挂牌督战贫困发生率最高的2个乡和2个村,其他县级领导依次包乡到村督战,形成县到村、乡到组、村到户的网状督战体系,1586名驻村干部、509名扶贫特岗全面参与督战,并实行“蓝、黄、红”牌挂牌整改,实现了“督”与“战”的辩证统一。
位于晴隆县三宝产业园扶贫车间晴隆山水鞋业有限公司内,群众正在赶制订单产品
兴产业,促就业,保障增收稳脱贫
4月芳菲,山川芳华。
最近几天,铜仁市林科院油茶技术组组长黄河带着队员们奔忙在油茶山上。至4月5日,从玉屏自治县运载而来助力沿河自治县脱贫攻坚的2.2万株油茶苗已完成栽种。有了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沿河自治县中华村民个个喜笑颜开。“9+2”帮扶沿河自治县产业发展,铜仁市正举全市之力,尽锐出战,边“督”边“战”。
产业兴则增收有靠。作为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最直接、最现实的途径,连日来,由省、 市(州)、县选派骨干技术人员组成的科技先遣队活跃在挂牌督战县广大乡村,为群众提供技术服务、产业选择咨询、现场指导培训、新技术推广、科技成果转化等,以科技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望谟县,科技先遣队帮助该县28个村提供了产业选择建议,为15个乡镇提供了产业发展方向,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30余场次,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热情高涨。
无业不立,无业不富,无业不安。作为劳务输出大省,就业同样是当前我省最大的民生。
每天清晨,水城县蟠龙镇营发村一组公路管护员王学飞都会早早来到一组路段上,仔细清扫和收捡垃圾。二组管护员王开珍也会准时来到路的另一段进行清扫。“有一份收入,多一分安稳。”水城县把开发公共服务岗位作为巩固村庄整治成效、解决贫困群众就业的有效途径,目前已开发出10190个公共服务岗位,带动4.05万人实现增收。
疫情影响了务工返岗的脚步,却未影响到从江县推动就业脱贫的决心和信心。通过实施“三级联动、五个精准、六项补贴”推动农名工有序就业,积极发展劳务经济,从江县目前已实现有组织劳务输出逾4.4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约2万人。
坚决落实挂牌督战要求,通过创建扶贫车间,打通脱贫摘帽“最后一公里”,千方百计保障农民务工就业,确保工资性收入不受影响,各地都在找方法、施良策。
腰包鼓,民心定。一批批务工人员顺利返岗,一批批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近就业,一批批剩余劳动力在产业基地就业。
产业革命再深入,超前谋划拓市场
七星关区立足产业化、商品化、特色化,紧扣“种得好、养得好、卖得巧、卖得好”强化产销衔接,投资2亿元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毕节配送中心,建设了7万立方米的果蔬冷库、保鲜库、分拣中心,并在东西部对口帮扶城市设立了3个农特产品销售中心和1个茶叶直销点,同时在区内加强“农超、农校、农餐”对接。
赫章县按照“乡乡有品牌、村村有特色”的产业发展布局,集中打造“赫章半夏”“赫章核桃”“赫章樱桃”“赫章可乐猪”等优势品牌,做好绿色优质农产品推介、展示、宣传工作,提升农特产品知名度,扩大产品影响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织金县借助全国工商联、广州花都区、恒大集团等帮扶力量,积极与全国大中城市开展“农超对接”;运用电商扶贫、“互联网+”等路径推动“织货出山”;在广州江南果蔬市场建立“织金优质农特产品销售中心”2个,设置销售档口8个;依托广州掌鲜电子商务公司打造“织货出山”销售点148个。
“我们的皂角、辣椒、南瓜、蔬菜都是订单种植,增收没有问题。”织金县龙场镇党委书记安定介绍,市场渠道有效打通,增收渠道不断拓宽,群众脱贫自信不断增强。
撰文摄影: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陈俎宇
编辑:陈豪 胡锐
统筹:杨韬
编审:王璐瑶
更多新闻
· 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 贵州免征2个月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